“什么时候和学生在一起,都觉得高兴,什么都比不上和学生在一起。”1982年就工作在教师岗位的贺兴时,说起愿意成天和学生在一起,至今仍是一脸的开心和幸福。
贺兴时,西安工程大学理学院教授,无党派代表人士。陕西省教学名师。1982年获学士学位后,在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概率统计教研室任教,1985年至1987年在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并提前一年毕业,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到西安工程大学任教至今,曾任理学院副院长、临潼区政协委员,兼任西安工程大学学报编委,全国商业统计协会理事,陕西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数学建模专家组成员,陕西教育考试与评价研究会高等教育分会常务理事等职。主要从事数理统计、数学建模和进化算法的教学与研究。主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新编运筹学教程》等教材8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项目13项,在国内外刊物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高被引1篇,SCI论文4篇,EI论文15篇。参与的“毛条与纺纱加工过程的质量预测与控制”获2004年中国纺织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主持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理论及应用研究”获2010年陕西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指导大学生参加国际和中国数学建模竞赛, 获国际、国家二等奖5项,省级多项。获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师德标兵、桑麻奖教金等荣誉称号。
“理工”属性的情感表达
作为典型的“理工男”,贺兴时和学生相处,自有一套父爱一样含蓄又直接的方式。学生毕业工作了,打回电话来,贺老师会询问学生在外面过得好不好,最后直接来一句:“有啥困难,需要钱的,我给你打过去”。学生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爸会和我说这样的话。
2004年,曾和贺兴时一起在数学建模竞赛中打拼的我校毕业生考上了香港一所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但是刚去香港的那年,无法凑足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需要借钱。贺兴时知道后,当时也没有多少存款的他毫不犹豫拿出1万元就借给了学生,这在2004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这就是贺兴时的表达,他不会对学生甜言蜜语。父亲式的包揽与承担,是他的方式,更多的时候,他连话都不说就是做。师生之间的连接,更多的时候是公式、数字、模型和计算机。而数学建模竞赛,更是这些理工“属性”的师生之间连接与沟通的桥梁,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了解、互相合作、共克难关。
1998年起,贺兴时开始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后来又尝试参加了国际数学建模竞赛。那一段岁月,在贺兴时和学生的人生中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6级考入我校机械设计专业的刘宇,现为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入校的时候,贺兴时是应用数学专业的老师,给全校的理工科学生带数学基础课。1998年,贺兴时从全校召集了6个不同专业的学生,为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做准备。他在学校主楼为大家找了一间小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和简单的办公用品。刘宇说,数学建模竞赛鼓励大学师生对范围并不固定的各种实际问题予以阐明、分析并提出解法,题目没有统一答案,和高中阶段和大学高数课堂的数学学习很不一样。工作刚刚开始,所有人就都感觉到了竞赛带给大家的挑战性。
同时,竞赛并不止是一道数学题,运筹学、统计学、计算机编程等,都需要大家了解和掌握。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学习到这些知识,贺兴时集结了其他学科专业的几位老师,就自己擅长的领域给学生进行小范围的课外授课。课外补课,不算课时费,也没有任何费用,但是老师们都很愿意来给同学们上课,和同学们在一起讨论问题。大家窝在那个小办公室里,给参加竞赛的学生“吃小灶”,在他的带动下,不论学生还是老师都干劲十足。
刘宇特别怀念那时的校园。他负责计算机编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很多时候就睡在办公室。大家每天一起做习题,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条件虽然简陋,但是贺老师总是尽己所能的为大家提供所需硬件设备,每周都会邀上其他专业的老师给大家上课,刘宇说,同学们非常渴求学到新知识,这种小范围的非常规授课氛围活跃,大家都很积极,学到的知识不抽象,能够带着问题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学习能力提升很快。同时,通过参加竞赛,自己掌握了一种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从抽象到现实再回到抽象,数学学科顿时充满了魅力,每天不是泡在办公室就是泡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生活异常充实。同时,在大学期间激发出来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自制力、自驱力,以及克服困难的耐力都让自己在今后的人生中受益匪浅。
和学生一样,回忆起那些年的竞赛岁月,贺兴时也是充满了兴奋与怀念。他回忆,除了日常为竞赛做准备时大家在一起的快乐与充实,竞赛的72小时更是充满挑战。72小时里,几乎不睡觉,师生们将全身心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当最后一刻交出答卷,眼睛都快要睁不开了,但内心是兴奋的。
这种克服困难之后取得的幸福感虽然伴随着大量的艰辛与劳累,但是师生们却来了劲头,随后又参加了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贺兴时为大家购买美国的竞赛题做练习。历时四天的比赛正值农历新年前后,还要将论文翻译成英文提交,而且和国际知名的院校学生比拼,这些都为我校学生参赛带来了相当多的困难。但是,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兴奋起来的我校团队建立了自信,勇敢拼搏,完成了比赛,并且在2000年和2001年先后获得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二等奖和三等奖。
那些年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有一名同学成为国家青年千人特聘教授,三名同学成为我国985、211大学的教授、博导,一名同学就职于瑞士银行,一名同学成为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
现在,更多的年轻教师和学生加入到数学建模竞赛行列,虽然贺兴时没法继续和学生一起熬着夜为数学建模竞赛奋斗,但是在贺兴时的带动下,我校已经将数学建模竞赛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平台,引导大家通过参加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带头人,贺兴时每年都会给学生开展相关讲座,学校还开设了相关的辅修课,让同学们积极备战参赛。
不懂“吃亏”的情商之道
除了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和学生竞赛活动,贺兴时还曾多年担任理学院副院长等行政和社会职务。作为一名老教师和行政管理者,他积极为学院和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学校有关教育教学、学科建设、招生就业、校风学风等方面的事情,只要找到他,他都不遗余力地提建议、提思路,甚至写文案。尽管这些工作占用了他很多的时间,但是贺兴时喜欢说那句话:“人家找你,是信任你,这是好事”。毕业了的学生有了麻烦或困难找回来,他更开心,他觉得学生没把自己当外人。
贺兴时说,教师不是八小时工作,更不是轻松的工作。只想在八小时内还轻轻松松的,绝不可能把工作做好。
在大家眼里,贺兴时是一个和蔼、从不知道计较的人。有事只要开口,他都会热情地提供帮助。他也是一个不知道什么叫“吃亏”的人,虽然在世俗的天平上,很多事情好像是“吃亏”了,但是贺兴时从没觉得。他有一句大家熟悉的口头禅:咱这辈子就没有吃过亏。他说:“我很知足,这辈子从来没有吃过亏。凡事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啥事情都只考虑自己,不是做人的道理。”
“爱吃亏”的贺兴时,成了同事们心目中高情商的学习榜样。
同事们都很羡慕贺兴时,没见过像贺老师那么对学生好的,也没见过像贺老师的学生那样对老师好的。前一阵子,贺兴时所带的研究生微信群,有一名在上海工作的学生心血来潮在群里发了句:“好想念凉皮肉夹馍”,另一名同学随机跟了一句:“好想回去看看贺老师”,顿时引起了同学们对母校的“思乡”之情,同学们纷纷发言,要回母校看望贺老师。最后,短短几天,30多名贺兴时带过的不同年级的毕业研究生,竟然真的齐聚西安,一同回来看望了导师。贺兴时说,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看到学生回来。
能把学生聚拢回来的,不仅仅是对学生时间和精力的付出,更多的是发自内心从没有怀疑过的要对学生负责、要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当学生们自发从各地又汇集在老师身边的时候,那一种高兴与欣慰,对贺兴时来说,啥都黯然失色了。(西安工程大学 张琪)